•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高善文:关于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几点观察

张咏 大佬时光 2022-10-19 21:48 533898人围观


在这16年的时间里边,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讲了,中国的工业品价格是全球工业品价格波动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把中国的工业品价格的波动和一般消费物价指数之中,食品价格的波动放在一起来观察,那么在轴上,一个轴是红色的线的话是中国工业品价格的变化,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全球工业品价格变化的一部分。

那么另外一个轴是中国食品价格的变化,那么所谓的食品的话就是粮食、蔬菜、水产品、猪肉、牛羊肉、鸡蛋等等是食品价格的变化,那么我们放在另外一个轴上,那么这一结果,即使在视觉观察的角度来讲,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这16年的时间里边,工业品价格的波动,经历过几次比较明显的上下的起伏和周期,它不是一个周期,在16年的时间里边经历过几次的上下的波动和周期,但是中国的食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的波动是高度同步的。如果我们去看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两者之间最非常简单的所计算出来的相关系数,接近0.8,而这一结话本身是从表面上来看,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奇怪的。

那么很多人的话,当分析中国的食品价格的时候,他会去分析中国的粮食价格,分析中国的猪肉价格,有些时候还分析一些水产品蔬菜等等的价格。

那么人们通常认为,粮食价格主要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和作物的风险,认为如果风调雨顺,然后取得了大丰收,粮食价格就会跌下来。那么如果生猪的供应比较充足,那么猪肉价格就会跌下来,如果出现了蓝耳病非常严重的一个生猪的疫病,那么猪肉价格就会涨上去。

人们认为,食品价格主要是受制于在食品的生产领域的一些个别的孤立的供应链的扰动,比如说天气的好坏,比如说生猪的疫病等等的因素。

那么如果这种解释是正确的,那么食品价格的波动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讲,它就是一个噪音,因为不管是天气的好坏,作物的封建还是生猪的蓝耳病等等,它有宏观经济的良热,在理论上不应该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它就应该是一个噪音。

但是我们在16年的时间里边所观察到的这样一个高度同步的结果,实际上是很难支持食品价格的波动,是一个噪音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仔细的去想这个问题的话,实际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我们知道中国的粮食市场总体上来讲是相对封闭的,我们的粮食的自给自足的话一直是政府施政,从确保安全的角度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那么中国是一个服务员非常辽阔的国家,然后如果两湖地区出现了欠收,那么我们还有东北还有两广,那么如果山东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还有西北,然后的话我们还有西南,所以天气的好坏和作物的风险可能影响局部的粮食市场,但是它影响中国这么辽阔,跨度非常大的一个国家的粮食市场,进而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个严重的供应不足或者是供应过剩的局面。

就天气本身而言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仔细去想,多多少少的话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从生猪和蓝耳病的角度来看,在历史上来看,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的话,就是这种疫病,很多时候都是局部性的,当疫病出现以后,在强有力的政府管控下,集中的去扑杀生猪,集中的去扑杀鸡鸭等等,可以迅速的将疫情控制在很局部的范围,它对全国范围之内的生猪的供应产生影响,总体上来讲也是比较难的。

所以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讲,尽管人们倾向于用天气的风险等等的角度去解释食品价格,但是仔细的去想这些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食品价格,也多多少少有一些道理。而且我们这里所看到的数据也比较强有力的说明,用这些来自于食品生产部门的一些孤立的偶发性的因素来解释食品价格的,应该说是不太行得通的。那么这就使得我们得到了第二可能性。

第二个很多人愿意考虑的假说,为什么食品价格会有工业品价格波动这么同步?那么很多人倾向于第二个提出的一个猜想,如果我们把食品部门孤立出来来看,那么工业品是食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之中重要的原物料,在食品的生产行销和分配过程之中,他要大量的使用来自工业部门的投入,比如说化肥、种子、农药、农业、器具、运输等等的话,都需要来自于工业部门的投入。

在这样的条件下的话,工业品价格的上升导致了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了化肥的价格在上升,汽油的价格在上升,然后拖拉机的运行的成本在上升,然后包括其他的一些材料的价格在上升,那么通过成本的渠道,都传导到到了食品的生产部门,进来带来了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同步性,那么这种解释当然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但是我们接下来将要展示的证据也比较强有力的说明,这种解释应该是不正确的,至少是很不完整的。

那么非常重要的证据在哪里呢?非常重要的两个证据,第一个我们去观察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这里的红线,所谓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指数就是农业的产出,农产品的价格就是农产品的话,它的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就是农业的产出品的价格。

然后还有一个蓝色的线的话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那么实际上主要就是农产品的投入价格。就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它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价格是这里的蓝线。那么农业生产活动产出的价格是这里我们所报告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我们看到这两个价格指数高度同步,这个不令人意外。

真正意外的是农产品价格指数,相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而言,它的波动的弹性是大于一的。

在这里就像我们很容易看到的一样,在这里我们所计算的弹性的话是1.1,就是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没涨10%,农产品价格平均会涨11%,那么它明显的大于一的这样一个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很难与成本传导的假说一致起来,因为如果生产成本的传导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那么在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并不是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全部,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之中,它包括土地的投入,包括的话劳动力的投入,还包括一些合理的利润。

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成本并不是他投入的全部,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其他的一些数据倾向于认为,他们的农业生产的成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之中,它的占比也许平均来讲应该不会超过70%,甚至要更低。

那么换句话来讲,完全从成本传导的角度来讲,弹性也许应该低于0.7,甚至应该低于0.5。

那么如果以这样的一个技术标准来看,我们这里所计算出来的回归的弹性就显著的大于成本的占比,如果成本的占比是0.7,那么我们所这里所计算出来弹性就显著的大于所谓的显著,就是在统计学检验上,它显著的一大于这一数值,在统计上它显著的大于有成本的占比所推算出来的弹性。那么另外一个结果,来自于农业调查部门所获得的农村人均来自于农业的纯收入,就是一个农业劳动力,它在生产过程之中完全来自于农业领域的生产过程所获得的纯收入。

我们在这里是用红线来揭示出来,而蓝色的线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在这里的话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农村的人均来自于农业活动的劳动收入,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相比而言,它在波动上高度同步,并且这一弹性也是大于一的。这一弹性的话也是一点意思,就是当每一次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时候,农户来自于农业生产的收入实际上是在上升的,并且上升的幅度要大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