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我能力圈的边界 关于投资,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不行,太难。除非我们对某个项目特别看好,否则就会把它归为“太难”的选项。你需要做的,只是寻找一块特殊的能力领域,并把精力放在那里面就可以了。 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没有边界的能力根本不能称之为能力。(如果你问自己是否过了能力圈的范围,)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首先要说能力圈是可以通过后天构建的。但有几个概念有必要弄清楚。 1.梦想归梦想,学习归学习,能力归能力。 2.只有梦想,不学习,再丰满的梦想也变不了现实。 3.学习和掌握不是一回事,掌握和领悟也不是一回事。学习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当能够达到领悟的境界,方为吃透。很多人擅长在初学蹲马步的阶段就想做方丈的活,结果总是流血、碰壁。 4.在理论上吃透了一个行业就可以把这个行业界定为自己的能力圈了么?还要有资源,有人脉资源。巴菲特、费雪、邓普顿的成功都和他们丰富的人脉、资源有关系,通过这些行业的朋友关系,可以随时电话了解行业的真实动态,有这些资源,投资者往往可以提前半年感知市场动态。 这个人脉资源感知系统就是投资者能力圈的雷达辐射天线。 只有在能力圈内的行动,投资者才更容易做到深度了解,十分确认。即使股灾当前,投资者也可以从容、自如、稳若磐石。 坐等投资法:无为胜有为 我们偏向于把大量的钱投在我们不用再另作决策的地方。 大多数人不是喜欢投资,而是喜欢交易。很多无知的韭菜到死都还不知道每一次交易都意味着一次冒险。 投资最大的风险是决策风险。减少投资次数,就是减少决策风险。无为胜有为,芒格的智慧正在于此,把钱投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一直兴旺的优秀公司,投资者可以享受到的除了公司的成长,还有复利的价值,生活的快乐。 优秀企业必须创造自由现金流和满意的股东回报 有这么两类企业:第一类每年赚12%,你到年底可以把利润拿走。第二类每年赚 12%,但所有多余的现金必须进行再投资——它总是没有分红。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卖建筑设备的家伙——他望着那些从购买新设备的客户手里吃进的二手机器,并说:“我所有的利润都在那里了,在院子里生锈。”我们讨厌那种企业。 芒格的意思至少有两层:1.优秀的公司必须创造满意的股东回报。如果只有12%,这个显然无法让芒格满意,那么公司就应该分红,把钱给到股东进行额外的资产配置。2.公司必须创造更多的自由现金流,一堆废铜烂铁躺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任何意义。高库存,低周转,肉烂在锅里,这是典型的夫妻老婆店的做法。 反思1:好公司的估值可以放宽一点,多买一点 如果喜诗糖果(在我们收购它的时候)再多要10 万美元(巴菲特插口说:“1 万美元”),沃伦和我就会走开——我们那时就是那么蠢。 然而在喜诗糖果之前,1971年43岁的巴菲特投资评估还是延用老师格雷厄姆早期的净流动资产估值法。当时的交易价格大概是3PB,这对与巴菲特来说“太贵了”,无法接受。所以巴菲特说,如果喜诗糖果再多要1万美元他就放弃。 但是这笔2500万美元的投资带来了超过20亿美元的回报。超额回报的背后是喜诗糖果的优秀:深入人心的品牌护城河、管理团队的产品精神、自由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对供应商的议价权等等。面对超额回报,面对优秀的公司,芒格想表达的意思是优秀的公司应该多买一点,哪怕贵一点点。 反思2:伯克希尔最严重的错误是坐失良机 伯克希尔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是坐失良机的错误。我们看到了许多好机会,却没有采取行动。这些是巨大的错误——我们为此损失了几十亿美元。到现在还在不断地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正在改善这个缺陷,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它。 这样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1.什么也不做,沃伦称之为“吮吸我的大拇指”;2.有些股票本来应该买很多,但是只买了一点。 在差点犯下没有购买喜诗糖果的大错之后,我们有很多次犯了相同的错误。很显然,我们吸取教训很慢。这些机会成本并没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但却让我们失去了几十亿美元。 由于坐失良机的错误(是无形的),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注意到它们。我们会主动说出我们犯下哪些坐失良机的错误——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芒格还说到,他们因为沃尔玛的股价上涨了一点点而没有买进,结果犯下了少赚 100 亿美元的错误。) 一家公司的价值完全是由其未来决定。当前的净资产只是公司整体价值的一小部分。用内在价值对比当前价格,如果物超所值,就应该多买。毕竟好公司常有,好价格却不常在。 沃尔玛的案例表明,假如我们觉得当下20元的股票在未来拥有40元的内在价值,并且按保守预测,这个内在价值将在5年内翻番至80元,如果足够确定,那么为什么非要在20元以下买入呢?在21、22、23元买入同样可以让你获得满意回报! 谁都不愿意错过,但又怎么样么?关键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关键是不要做错。 对于类似的“错过”,我反思的原因是:要么是自己对这家公司没有足够的信心,要么是自己准备不足,比如现金不够、研究不够深入。也可能是它的预期回报还没有优秀到让我调仓买入。 在股价下跌时买进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经常这么做:如果某家我们喜欢的企业的股票下跌,我们会买进更多。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情况,你意识到你错了,那么就退出好了。但如果你从自己的判断中发展出了正确的自信,那么就趁价格便宜多买一些吧。 诱人的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的。真正好的投资机会不会经常有,也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所以你必须做好行动的准备。要有随时行动的思想准备。 1.下跌了,就意味着买价更便宜了,在判断公司前景无恙的前提下,我们会买得更多。越跌越买。 2.如果发现自己判断错了,公司的基本面之前考虑未有周全,请及时改正——坚决、马上、退出,一分钟都不要犹豫。现在只是亏一点,继续犹豫后面可能会亏光。 3.投资人就像狙击手,你必须要随时准备行动。准备的内容,一是猎物画像——备选公司,二是子弹——现金仓位。机会总是转瞬即逝,好球到了击球区,我们要做的就是挥棒狠击。猎物到了扫射范围,我们就要迅速开枪猛打。问题是,你要认得猎物,还要有子弹。 小投资者的机会超过机构 如果你今天只有很少的资本,年纪尚轻,那么你的机会比我年轻时要少一些。当年我们刚走出大萧条。当时人们认为资本主义很糟糕。 你遇到的困难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没办法做得好——只是需要更多时间而已。但那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活得更长久啊。如果我是你,我就会买些很小的股票,寻找一些罕见的错误定价的机会,但这类机会的确是很少。 芒格承认在他年轻时,时值大萧条,股市便宜至极,今天这样的机会不多了。但是可以寻找一些罕见的错误定价机会,比如当前疫情之下暴跌的全球股市,这类机会非常少,投资者必须学会抓住。 伯克希尔已经很庞大,很难去买入一些小的成长型公司,但是小投资者资金量不大,可以买入,这些成长型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 三年前我们比较封闭,一直在关注老明星、大明星,2017年开始我们跟踪了几家年轻的医药公司(当时还是次新股),他们的走势都非常好,超出了预期,比如健帆生物、欧普康视、迈瑞医疗、安图生物、基蛋生物。除了健帆生物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曾经买入并尝到了甜头,其他都一直在观望,就在观望之中,他们的股价都飞了很高。这给我了一些经验教训,优秀的新公司未必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尤其是医疗板块,在财务过关、调研深入的基础上可以做组合布局。 不要做空 卖空股票,却又看到股价因为某些因素而上涨,是很苦恼的事情。你在生活中不应该去做这么苦恼的事情。 铁律:不要做空优秀的公司。 做空是极端的市场预测行为,市场预测本来就像占卜、赌博,十赌九输,浪费生命。 关注护城河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旧的护城河正在被填平,而新的护城河比以前更难预测,所以事情变得越来越难。 世界变化太快,科技进步曾经革了芒格的重仓——《华盛顿邮报》和IBM的命。今天的大润发也是如此,杀光了对手之后,自己也走到了悬崖边。 但我们还是可以选择一些不变的行业,风口总在变,消费永不眠。不眠的行业除了大消费,还有医药、银保行业。这两个板块也是伯克希尔投资布局的重点。 三个毫无意义的事情: 1.资本成本和机会成本 关键是考虑各种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当然,资本不是免费的。要算出你的借贷成本很容易,但理论家对股本成本的说法是很神经的。他们说,如果你获得100%的资本回报率,那么你就不应该去投资某个产生 80%回报率的项目。这简直是疯话。 2019年三季报伯克希尔的账面躺着千亿美元现金,什么也没做。可能有人说买点理财也好,这样太傻了。相对于其他已经投资的资本而言,这部分资本是不是要考虑资本成本和机会成本? 事实是,这笔现金最大的价值就是它们什么也没做(活期产品除外),一旦做买了定期或其他受限的安排,这笔资金的价值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这笔千亿美元的现金,是伯克希尔的补仓备用金,是暴跌时刻的流动性保障。什么时候会用到,芒格不知道,上帝恐怕也不知道。 之前我们说了,在暴跌的好机会来临时,我们要用重机枪,在天上下金子时,我们要拿桶接,拿洗澡盆接。可如果没有准备,你拿什么接呢?没有子弹,有枪又有什么用? 上帝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在机会来临时,伯克希尔总是准备了满满的现金流,让全世界的投资人羡慕得口水直流。 2.预测的价值 人们总是喜欢请人来为他们预测未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些国王会请人来解读绵羊的内脏。假装知道未来的人总是有市场的。聆听今天的预测家的行为,就像古代国王请人看绵羊的内脏那么疯狂。这种情况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最受欢迎的占卜师总是拿着各种科学的数据和仪表盘。我说的就是市场上的各路荐股大神。 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人,应该不会靠为别人提供预测赚钱吃饭了吧?!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