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西方哲学史丨梯利 :洛克论知识的起源、性质和有效性

quant001 交易极客和量化论坛 2021-5-26 23:18 438931人围观


2.知识的性质和有效性
我们的知识材料就是由感觉和反省提供给心灵的;心灵作用于它们并造就复杂观念。问题在于,这样的观念具有什么样的认知价值,它们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知识?观念应该清晰、明了,因为混乱和模糊的观念使得词语的使用变得不确定。真实的观念是在自然中有基础的观念,它们与相对应的真实存在的事物相符合,这些真实存在的事物是它们的原型。我们的简单观念全都是真实的,不是因为它们全是存在的事物的影像或表象—只有物体的首要属性是那样的—而是因为它们全是我们心灵之外的力量的结果。混合样式和关系只有在人的心灵中才具有实在性,它们无权成为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摹写;它们是真实的,仅是因为在它们被构造后,可能有某种存在的东西与它们相符合。它们本身就是原型,所以不会是虚幻的,除非有不一致的观念混入其中。但我们关于实体的复杂观念却被我们有意拿来作为外部实体的表象,并且确实可能如此;因此,只要关于实体的复杂观念是简单观念(简单观念在我们身外的事物中真实地联合、并存)的复合体,这些复杂观念就是真实的。完满地代表了心灵认为从中所出的原型观念是充分的观念,而不充分的观念是这些原型的片面的或不完全的代表。简单观念和样式都是充分的;但是实体观念都是不充分的,因为它们竭力按照事物的真实存在来摹写事物,但是从来没有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每当心灵将观念与观念之外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观念就可以被称作真或假;心灵在将观念与事物关联的活动中缄默地假设了观念与那些事物的符合,这个假设或许为真或许为假。
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念获得的,并且我们最确定的知识不过就是对于我们的观念间的关联或一致、不符或矛盾的认识。我们知觉到白不是黑,白的观念与黑的观念也不符合。知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明确性。有时候心灵通过直接审视认识到两个观念间的一致或不一致,而无须其他任何观念的介入。这是直觉知识。心灵即刻知觉到白不是黑,圆形不是三角形,3比2大。这是人类微薄的能力所能够得到的最清晰、最确定的知识;它不需要被证明也不能被证明;它是不可抗拒的、自明的。我们的知识拥有的任何确定性和明晰性都建立在当下直觉的确定性之上。有时候,尽管我们的心灵不能够当下知觉到两个观念之间的一致或不一致,却可以通过将它们与一个或更多的其他观念进行对比来间接地得出结论。通过插入观念得来的知识叫作间接的、理性的或论证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证明是确定的,但其明确性却不够清晰明白,对这种知识的认同也不像在直觉知识中那样直接。论证的知识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具有直觉确定性,以便结论是确定的。数学中使用了这样的证明,任何一个心灵通过中介观念的帮助而知觉到观念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也使用了这种证明。在直觉知识和论证知识中,我们都拥有确定性;凡是不能满足两者之中任一方面的东西,都是看法或信念,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
我们如何看待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们的心灵中有关于外部对象的观念;我们拥有它们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但是否有超出观念之外的什么东西;我们能够确信地推理出与观念相对应的存在于心灵之外的实在吗?有时候,就像在梦中,没有东西能够与我们的观念对应起来。普通的知觉—当我们清醒的时候,并且假定我们没有受到幻想或幻觉的控制—提供了一种超越任何理性怀疑的明确性;因此,我们关于确定的外部事物的具体存在的知识就超越了单纯的可能性,但依然没有达到完满的直觉知识或论证知识的层次。洛克称之为感性的知识。除了自己和上帝之外,我们没有任何关于真实存在的自明知识;我自己的存在是由直觉认识的,而上帝的存在则是通过理性而清晰地为我所知的。通过感官获得的对于存在于自身之外的事物的理解,尽管不像直觉知识或理性推理那样确定,但也有一定的确信度,使之有资格被冠以知识之名。除了感官自身所提供的确信度之外,我们还有更进一步的确证:知觉与记忆–影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常常伴有痛苦;感官互相协作以为彼此的见证。

来自《西方哲学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我有话说......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