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百年轮回

0
回复
7000
查看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140

回帖

144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44
来源: 2020-5-11 03:06: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 浪潮百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说过:世界上有四类国家: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日本(不知道为何发达)与阿根廷(不知道为何不发达)。

20200511025734.png

1930年9月6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街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正在朝着总统府玫瑰宫进发。

玫瑰宫里,刚刚当上总统一天的马丁内斯,此刻心中阴云密布。

一天前,他的前任总统因为没能处理好大萧条带来的经济问题,不得不在民众的抗议声中辞职,作为副总统的马丁内斯递补为总统。

结果没想到,军队将领乌里布鲁居然借着民众的不满情绪,趁机发动了政变。

整个20世纪20年代,阿根廷的民选政权,一直掌握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激进公民联盟”手里。

走中间道路的激进公民联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贸易保护、工业补贴、扶植民族工业的政策。
但这引来了盼望自由贸易、农业利益至上的大地主、大畜牧主等保守派的反对,后者一直谋求颠覆政府,维护阿根廷农业出口大国的地位。

而军队,则是这些右翼保守派权力的化身。

现在,马丁内斯面对的是几个手持冲锋**、一脸凶相的军人;玫瑰宫的广场上,除了抗议政府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外,还有几门黑漆漆的大炮正对着他。

马丁内斯没有选择,只能向公众宣告辞职,向乌里布鲁将军交出实权。

这一天,阿根廷的民主陷落了。
这一次军事政变,是1854年阿根廷实现宪政以来,民选政府第一次被军队推翻。军人干政从此登上了阿根廷的历史舞台。

在此之前,阿根廷经历了近7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一个动荡的殖民地国家,摇身一变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

肥沃的潘帕斯草原,不但养育了阿根廷人民,还让阿根廷成为粮食与肉类出口大国。

20世纪初,阿根廷的人均GDP与法国不相上下,比它曾经的宗主国西班牙还要高出40%。以至于欧洲人若想要去美洲闯荡,都会在纽约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犹豫。

然而从政变的这一天起,阿根廷的未来就改变了。

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里,繁荣将不再降临此地。阴谋、动荡、暴力与媾和充斥着阿根廷的政治生活。而在经济领域,衰退、失业、恶性通胀和债务违约频发。

阿根廷甚至成为了唯一一个由高收入国家退化为发展中国家的例子。

今天,在“新冠”疫情的压力下,阿根廷又一次走进了债务违约的绝境。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谁又应该为此负责?

翻开阿根廷摇摆与动荡的现代史,我们就能找到答案的踪迹……



  (一)
胡安·庇隆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远在美洲最南端的阿根廷表面太平,内里却暗流涌动。

当时,阿根廷政权仍把持在右翼军队所扶植的傀儡政府手里,然而军队本身也并不团结。

期望和同盟国交好、向法西斯开战的主战派,要求保持中立、两边摇摆的中立派,甚至连法西斯同情者,都鱼龙混杂在军队当中。

当得知政府有意向同美国交好,向轴心国宣战时,要求中立的势力成功发起了第二次军事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一个由中下层军官组成的秘密团体“联合军官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个小团体的领导人,名叫胡安·庇隆。

政变成功后,领导政变的军队高层提拔庇隆担任新政府的劳工部部长——这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因为在当时,无论右翼大地主、还是中间派资产家,都不关心劳工的权益。

然而庇隆却嗅到了权力的气味。

担任劳工部长期间,庇隆热情地和日益壮大、但不被重视的工人阶层交好。他同工会合作,努力提高工人的劳动待遇和工作条件。

在他的领导下,阿根廷雇主被迫改善了工作条件,并向劳工**遣散费和事故赔偿,处理劳资纠纷的劳动法院也得以建立。

庇隆还经常深夜里走进肮脏昏暗的小酒馆,向在场的工人们发起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情深之处,庇隆会将身上所披的西服一抛,光着膀子,以显示和赤膊的工人们融为一体。
庇隆因此深深地获得了劳工阶层的支持和喜爱,然而他也让反劳工的右翼份子恨得咬牙切齿。

1945年,军队右翼再次发起了暴动,将已经升任副总统的庇隆逮捕。

这彻底点燃了首都工人们的怒火。40万工人齐聚到总统府门前,将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高喊“还我庇隆”,并要求举行民主大选。

在阿根廷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大阵势的游行示威。军队高层惧怕了,释放了庇隆。

第二年,庇隆在大选中毫无意外地高票当选了阿根廷总统,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20200511030013.png
(胡安·庇隆)

虽然讨好工人阶层,但当上总统的庇隆,并没有将阿根廷改造成为苏联一样的共产主义国家的意愿。

他认为,“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人,而共产主义则是国家剥削人”,因此他为阿根廷选择了“第三道路”——庇隆主义。
庇隆主义在对外政策上,走既不亲美、也不反苏的中立路线。在对内政策上,则强调发展民族工业和进口替代。

然而与中立派“激进公民联盟”不同的是,庇隆特别关心讨好他的政治基本盘——工人阶层,费心尽力地提高工人福利。

在1946年到1955年的执政期间,庇隆大搞“国有化”,高价收购了24000公里英资铁路、美资电信公司。

然而这些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并不怎么赚钱。因为国有企业赚的利润,全被庇隆拿来发给了工人们。
在庇隆执政的10年时间里,阿根廷所有工人一年能拿13个月的工资、实际收入增长了50%,所有职工都享有退休金、50万工人家庭搬进了政府建造的住房……

既然不赚钱,那国有企业投资新项目的资金从哪里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庇隆政府专门成立了“阿根廷发展贸易研究所”,负责垄断农产品出口权力。用国内低价收购、国外高价卖出的方法,获取农产品价差和外汇,为国有企业进口新设备和原材料。

在庇隆政府的领导下,40年代末阿根廷工业产值快速增长,民众生活质量飞跃式提升,不剥削工人的“第三道路”仿佛一片光明。

然而这一切不是没有代价的。

阿根廷的繁荣,建立在欧洲国家尚未重建,与剥削国内农业利益的基础上。
在当时,欧洲国家普遍遭遇了战后饥荒,国际粮价高昂。阿根廷出口粮食赚来了大量外汇,因此才能够收购外资手中的股份,并进口工业机器和能源。

然而等到时间进入50年代,欧洲国家的农业生产恢复,国际粮价下跌,阿根廷的外汇收入就开始减少。

与此同时,庇隆政府实施的农产品出口专营政策,极大的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导致50年代初阿根廷粮食产量暴跌。1952年阿根廷再遭旱灾,这个粮食大国甚至不得不向邻国巴西进口小麦。

外汇收入枯竭、进口中断之后,阿根廷的国有工业立刻陷入“缺粮”的窘境,生产能力严重下滑。

但是庇隆政府仍在惯性地给工人们加工资。因此在50年代,阿根廷的通货膨胀开始加速,除工会外的各派民众抗议迭起。

1954年任期即将结束时,庇隆推出了一项极具争议的离婚和卖淫合法化改革,以迎合劳工阶层的意愿,没想到却成为他下台的**。

这项政策激怒了保守的天主教民众,罗马天主教会对庇隆的态度由支持转向反对,并称他为“暴君”。

仍处于右翼保守派控制之下的海军,趁机发起了阿根廷历史上的第三次政变。
1955年6月16日,庇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五月广场”发表演讲,号召民众保卫他的政权。

这时,海军轰炸机在广场上空呼啸而过,并投下了数枚**。364名民众被当场炸死——这是阿根廷历史上遭受过的唯一一次空袭,来自自家的军队。
支持庇隆的左翼民众,和右翼保守派矛盾彻底激化了。三个月之后,在军事斗争中渐处下风的庇隆被迫流亡西班牙。

右翼军政府第三次建立了起来。

尽管庇隆政府已经倒台,但是在他执政期间,左翼劳工阶层已经完全被工会组织动员起来,并成为阿根廷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这股力量,让民粹主义之风从此吹动着阿根廷政坛,任何一届政府都无法忽视。

二、军政府
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阿根廷人,肯定会对阿根廷的民主制度感到绝望。

在庇隆执政的后期,军人出身的他,就显示出了对民主制度的蔑视。不仅法西斯式地审查新闻媒体,甚至还煽动民众攻击反对派领导人。

等到庇隆被保守派军人推翻后,阿根廷的民主状况更是日益恶化。

1955年至1958年军政府执政期间,保守派领导人对庇隆主义者和劳工组织大加迫害。不仅“庇隆”的名字不能出现在媒体上,甚至连那些因劳工福利政策获益的运动员,都不被允许登上赛场。

在军政府的统治下,最令地主阶级痛恨的专营政策被取消,但反而导致阿根廷的粮食价格猛增。同时军政府借大量外债,以维持高昂的军费开支,阿根廷的通胀形势愈加严峻。

军政府的独断专权,经济形势的恶化,让阿根廷人日益不满。在民主的压力下,1958年阿根廷重新举行了大选,不过左翼庇隆主义者被军队禁止参与此次大选。

本次大选中,走中间道路的“激进公民联盟”重新上台执政。
因为阿根廷的外汇已经枯竭,无法再继续补贴国有工业。因此激进公民联盟政府制定了“吸引外资+进口替代”的经济政策,政府高官奔赴欧美,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英资重新进入了阿根廷铁路行业;美国标准石油获得了阿根廷的石油开采权;雪铁龙、奥迪等汽车厂商第一次在阿根廷开了工厂。

在外资的帮助下,阿根廷的钢铁、汽车、石化工业突飞猛进。

1958年至1966年激进公民联盟执政期间,阿根廷的汽车、钢铁产量增长了10倍,石油生产实现了自给自足。

因为国内生产能力的上升,阿根廷的通胀形势也得以缓解,外贸账户有所平衡,外债大幅削减。

不过,尽管激进公民联盟交出了漂亮的执政答卷,却依然不能让左右翼满足。

在左翼劳工阶层看来,政府将外资引向国内,是出卖国家利益之举。同时政府改革低效的国有工业,裁撤工人、压制工人运动,更是与庇隆主义背道而驰。
而在右翼军队看来,本届政府强调工业、忽视农业,同样让他们不能满意。特别是政府宣扬民主,要求取消左翼民众参与政治的禁令,给了庇隆主义者上台的机会,必须予以制裁。
因此在1966年,军队举行了第四次政变,如同他们在1930年所做的那样,中间派政府再次被赶下台。
这次政变彻底激怒了左翼群众,极端主义情绪开始在劳工中蔓延。
70年代初,反军政府的游击队出现在阿根廷的城市和山区,他们制造爆炸事件、猎杀政府首脑和外资高管。与之相对的,军政府大肆逮捕、甚至秘密处决亲劳工人士。
同时,1969年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尔多瓦爆发了反独裁的工人起义,带给军政府莫大的压力。军队内的独裁领袖下台,继任者承诺实行公平的民主选举。

在这种情况下,1973年阿根廷再一次恢复了大选。庇隆主义者组建的政党“正义党”,在本次选举中大胜,流亡海外18年的领袖胡安·庇隆,终于回到了他的故土。

不过,此时庇隆已经79岁高龄了。他的上台,并没能改变阿根廷国内极左与极右势力的武装内斗。

庇隆上台之时,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不久前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阿根廷经济也受到波及;美国在南美洲阴谋颠覆了数个社会主义政府,将阿根廷推到了冷战的最前沿。

眼睁睁的看着阿根廷滑向混乱的深渊,这位昔日的政治强人也深感无力。执政9个月后,庇隆在忧虑中去世,将政权留给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

政治手腕尚显稚嫩的伊丽莎白,显然不能应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形势,失去了强人领袖,正义党高层陷入到腐败与争权之中,让政府很快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右翼军队再次看到了颠覆的机会。

1976年,在一场深夜的宴会过后,伊丽莎白总统登上了专属直升飞机。然而这架飞机并没有将她带回总统府,而是直接飞到了附近的空军基地。在那里,她被军队逮捕。

这是阿根廷历史上最后一次军事政变,也是最黑暗的一次。

这一次,右翼军政府针对左翼人士所实施的白色恐怖达到巅峰,被称作“肮脏战争”。

在1976至1983年军政府统治期间,有3万名左翼共产主义、庇隆主义人士失踪,数十万人遭到军方逮捕和酷刑折磨。

为了毁尸灭迹,军队用飞机将注射了药物、仍在昏睡的政治犯扔进大西洋。一些尸体最终冲上了邻国乌拉圭的海岸。

阿根廷国家恐怖的背后,还有暗箱操作的美国人。CIA不断地向阿根廷军政府输送资金与武器,作为铲除南美洲共产主义份子的“**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肮脏的政治伎俩,军政府的经济政策同样不得人心。

30年代以来,阿根廷政府一直利用关税与政府补贴,实施保护国有工业的“进口替代”政策。但是因为过度保护,这些企业始终没有什么国际竞争力。

军政府上台后,阿根廷重新走回保守路线,经济领域全面自由化,关税降低、价格和金融管制被放开。
结果国门打开后,民族工业瞬间就被外来商品冲垮。

等到了80年代初,阿根廷的经济已经完全陷入了停滞。为了维持高额军费开支,军政府大开印钞机,用白纸换物资,搜刮民众财富,导致阿根廷通胀速率高达1000%!

民众已经怨声载道,为了转移国内矛盾,1982年军方贸然发动了马岛战争,企图用民族主义情绪稀释民众的怨言。

然而战争的结果,让军政府的如意算盘彻底打空。因为在马岛战争中一败涂地,军政府信誉归零,阿根廷国内反政府示威游行愈演愈烈。

1983年底,阿根廷军政府在人民的抗议声中倒台,该国前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军人干政的历史终于宣告结束。阿根廷的民主,反而因为这次战败,迎来了春天。

不过此时,阿根廷的经济仍在寒冬中痛苦挣扎。

三、卡洛斯·梅内姆
1983年,取代军政府上台的激进公民联盟总统、劳尔·阿方辛,眼前摆的是一滩烂摊子。

由于过去多年来,军政府借了大量外债以支撑军费开支,阿根廷的债务规模从1975年的90亿美元攀升至430亿美元。

80年代初,美联储沃尔克采取鹰派改革后,美元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资本由拉美国家回流至美国。

和墨西哥等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外债繁重、依靠大宗出口换取美元的阿根廷,也走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

为此,阿方辛政府不得不依照IMF的要求,勒紧裤腰带偿还债务,减少公共开支——但这显然导致了阿根廷经济的衰退和民众的不满。

深受民粹主义影响的阿方辛政府,又开始自欺欺人地提高工人工资,重新加大公共开支,阿根廷的商品价格螺旋式上涨。
到了1989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速度已经高达3000%。恶性通货膨胀引发资本外逃。由于不遵守财政纪律,IMF也不再给予阿根廷贷款。最终,阿根廷主权债务违约,近4成的阿根廷人落入贫困。

面对着民生凋敝的阿根廷,阿方辛总统自知能力不足,因此提前半年让位于他的继任者——出身于正义党的阿根廷新总统卡洛斯·梅内姆。

继庇隆之后,新一代正义党人登上了阿根廷的舞台。

和庇隆一样,梅内姆也热爱演讲,极具政治魅力。但与左翼正义党人不同的是,梅内姆在选举时,对经济政策的规划始终含糊其辞。
当1989年梅内姆当上总统后,他的真正目的终于显露了出来。
20200511030223.png
(白色鬓角是梅内姆的特点)

梅内姆为阿根廷经济开出的药方,就是“私有化”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时刻,许多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都基于“华盛顿共识”,对经济采取“休克疗法”,激进地进行私有化。

尽管出身于左翼政党,梅内姆却也带领阿根廷,加入到它们的队伍当中。

在梅内姆的推动下,已经国有化60年的石油公司YPF被出**给了西班牙,国有银行、邮政公司解散,军工厂卖给了私人企业,政府机关大幅“瘦身”。

为了抑制恶性通胀,梅内姆建立了“货币局”制度,要求阿根廷货币——新“比索”1:1挂钩美元,阿根廷政府出**国有资产的收入,足以支撑汇率稳定。

在稳定的汇率下,阿根廷通货膨胀速度降了下来。代价则是大量工人被私有化后的工厂辞退,阿根廷的失业率持续高悬于10%以上。

失业率上升后,各省爆发了骚乱和游行示威活动。中产阶级在大街上敲锅打铁,失业劳工则设置路障以示抗议。

面对失业劳工和党内民粹主义者的激烈反对,梅内姆施展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分化工会群体,用金钱笼络一批人,打击另一批人。

他安排右翼保守派人士,而不是左翼正义党党员进入政府高层,以实施他的私有化政策。

在梅内姆任上,阿根廷的经济政策全面右转,完全背离了庇隆主义的左派方向,甚至达到了右翼军政府都没有达到过的高度。

以至于当时的阿根廷人评价道“梅内姆卖掉了整个国家”。

尽管梅内姆总统暂时解决了阿根廷的恶性通胀问题,但他并没有推动阿根廷经济恢复活力。
特别是在90年代拉美国家货币相继贬值之后,阿根廷坚守着僵化的“货币局”制度,高币值让阿根廷出口的农产品完全丧失了竞争力。

90年代后期,阿根廷的国有资产也已经被梅内姆变卖一空,政府缺少新的外汇收入来源。为了维护公务员群体的忠诚,谋求第三次连任,梅内姆大量借入外债,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到阿根廷,国际投资者开始怀疑阿根廷是否能够偿还主权债务。2000年美联储加息,阿根廷比索被迫升值,外贸账户进一步恶化。

阿根廷经济的矛盾,最终于2001年底,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集中爆发。
当年11月,当得知阿根廷可能债务违约后,国内外资疯狂出逃,阿根廷股市一天内暴跌280%。

由于阿根廷银行主要掌握在外资的手里,也没有相应的资本管制措施,美元出逃十分迅猛,阿根廷金融体系被瞬间被抽干流动性,以至于政府下令管控所有银行账户,限制提款和外汇交易。

因为缺少资金,阿根廷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失业率上升至25%。

当年12月,阿根廷彻底陷入混乱。抢劫与纵火席卷了各大城市,失业民众与安全部队激烈对抗,政府对局势完全失去了控制。
12月20日,时任总统德拉鲁阿乘坐直升机,逃出玫瑰宫的新闻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因为不敢接手这“烫手山芋”,副总统、参议院总裁也相继辞职。

最终,新上任的临时总统被迫放弃“货币局”制度,让比索自由贬值。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增长,通胀速度再次提升。2002年,阿根廷GDP萎缩了10%

兜兜转转,阿根廷仿佛又回到了被“滞涨”阴影缠绕的80年代。

四、基什内尔夫妇
如果说梅内姆是“假的”正义党人,那么在2003年至2015年,执政阿根廷的基什内尔夫妇,毫无疑问是庇隆主义的忠实信徒。

2003年,正义党人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在一片萧条声中,当上了阿根廷总统。不过,基什内尔仍面临一些有利的经济条件,那就是在比索大幅贬值过后,阿根廷的出口部门重新具备了竞争力。

结果,在2007年基什内尔卸任之前,阿根廷连续5年保持了8%以上的经济增速,从2001年金融危机中强劲复苏,让国际学者和观察家们都感到惊讶。

不过本轮阿根廷的经济复苏,与其说是基什内尔总统执行了有效的经济政策,不过说是当时的阿根廷,搭上了中国工业化的顺风车。
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工业化下的中国民众快速富裕,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均肉类消费的增长,让作为主饲料的大豆,成为了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

阿根廷的农业部门因此受益,大豆超越粮食与肉类,成为了阿根廷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外汇也随之滚滚而来,让阿根廷得以摆脱债务危机。

在国内政策上,基什内尔走回了庇隆主义的老路。充足的外汇使政府重新国有化石油、电信、公共事业公司,并对国有企业进行慷慨补贴,以降低公共服务价格。

2007年,为了规避总统不能连任两届的限制,基什内尔将权力的交接棒递给了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
克里斯蒂娜延续着他丈夫的路线,实施了私人养老金的国有化,同时慷慨补贴贫困人群。

但很快,克里斯蒂娜也遇到了60年前,庇隆也遇到过的问题。

随着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宗市场的疲软,阿根廷的出口也陷入停滞。于此同时,重要领域的国有化导致私人投资下滑,阿根廷国内能源、工业品产出更加依赖进口。

2011年,阿根廷出现了外贸与政府账户的“双赤字”,新一轮危机开始发酵。
为了支撑疲软的经济,克里斯蒂娜命令政府进一步加大开支,同时向农业部门收取高额出口税,弥补财政赤字。

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克里斯蒂娜政府对重要物资采取价格管控措施,甚至命令统计局报出假数字以欺骗民众。

阿根廷国内的生产厂商,一方面面临着飞速上涨的成本,另一方面却遭遇限价。政府强力干预市场,结果就是商品的严重短缺。

此刻,阿根廷人再度表露出了他们的不满。2015年,正义党在新一轮大选中失败。

一个新的轮回开始了。

五、毛里西奥·马克里

2015年底,来自右翼政党的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上台。这是二战后,阿根廷第一个右翼民选总统。在此之前,右翼政权都以军政府的角色存在着。

“重新自由化”,是马克里针对克里斯蒂娜执政末期,经济滞涨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他上台后,首先取消了基什内尔夫妇制定的外汇管制措施,试图吸引外资流入。同时降低农业出口税,取消出口配额,刺激农业部门产出,并解决外汇短缺的问题。
然而,马克里的运气实在是糟糕,他的两点措施,均没有达到如期的效果。

2016年,美联储进入了新一轮加息通道,外资从新兴市场中回流。马克里所期望的外资流入没有实现不说,自由汇兑制度下,阿根廷比索汇率还暴跌了40%,并引发了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出口配额取消后,阿根廷农产品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出现暴涨,例如面粉价格在配额取消两周内,上涨了110%。

然而,高涨的价格并没能刺激农业增产。2016年至2018年,阿根廷相继发生水灾和大旱,农业减产抵消了价格增长所带来的利润收入,阿根廷依然受困于外贸赤字当中。

为了维护汇率稳定,马克里不得不再次求助于外债。2015年至2019年,阿根廷的外债规模由720亿增长至1300亿美元。
20200511030311.png
沉重的债务负担,将阿根廷政府再度推向债务违约的边缘。
与此同时,因为政府裁减公共部门和优化私营部门,阿根廷的失业率也从7%左右上升至10%。

马克里所采取的自由化方案,不仅没有促进经济繁荣,反而加速了通胀、负债和失业,表现远逊于上届政府。
因此在2019年末的新一届大选中,马克里连任失利,阿根廷民众把票又重新投给了正义党。

2019年12月,新一届正义党总统费尔南德斯走马上任。

因为知道费尔南德斯将走回庇隆主义国有化、资本管制的老路,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后,阿根廷又迎来了一轮外资出逃,比索一度下跌20%。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已经耗尽。疫情的到来,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4月份阿根廷主权债务的再次违约,一场类似于2001年金融危机的风暴,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六、后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说过:世界上有四类国家: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日本(不知道为何发达)与阿根廷(不知道为何不发达)。

阿根廷有着高素质的欧洲移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且远离战争的纷扰。然而阿根廷既没有像美国一样,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没有像澳大利亚、新西兰一样,成为具有农牧业优势的国家。

早在19世纪初,阿根廷就位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去年阿根廷的人均GDP已经落后于中国,并跌至1万美元以下。

解释阿根廷衰落的原因有很多。
民主制度不健全。军政府反复政变上台,使经济发展缺乏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策经常在极端左翼与极端右翼间摇摆,进一步增加了营商的风险。

民粹主义。庇隆执政之后,阿根廷的劳工组织迅速壮大,各届政府都要讨好广大劳工群体。然而没有剥削的“第三道路”,注定完不成资本积累,阿根廷的各个产业也因此迟滞不能前进。

低效的进口替代。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日本,在经济腾飞之时,都实行过长时期的进口替代政策。

然而阿根廷实行的进口替代政策,用高关税、高补贴、国有化,将民族工业牢牢的保护了起来,最终造成了资本的低效。同时,进口替代政策经常以牺牲出口部门利益为代价,结果“两头不讨好”,农业与工业部门都没有发展起来。

围观阿根廷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次次左翼与右翼、通胀与衰退的轮回。
曾经前途一片光明的先进国家,如今却落得如此田地,不禁令人警醒、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