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付出不亚于任何行业成功者的努力 投资貌似一买一卖那么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事情反而是越难的。段永平曾说过,看懂一家公司,不会比读一个本科更容易。在投资行业,成功的投资人其实都付出了不亚于任何行业成功者的努力和热情。 杨永兴是我2007年就认识的游资大佬,他当时在朝阳永续的实盘大赛中,10个月收益率为1497%。杨永兴说自己没有参与过一单当时火热的权证交易,第一天收盘后便要做功课,寻找第二天要买入的目标,尤其是寻找那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公告中蕴含的金子和多份券商研报一致认定的内容,从已有的信息中掘金,而不是四处捕风捉影打听子虚乌有的信息,落入别有用心者的圈套。 杨永兴采取的是事件驱动策略,他后来为此专门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发了爬虫,提前于市场获得各大部委已经发布的涉及到有关行业及上市公司的公告,从有关部委发布文件到上市公司自身发布公告,在信息传播速度不像今天这么快的年代,杨永兴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差。 2007年之后,投资者中学杨永兴者众多,但很多投资者一不研究基本面,二不深入思考,只看K线图买入卖出,毫无竞争优势可言,那往往只能成为山顶的站岗者。 翟敬勇是一位25年来持续进行上市公司调研的杰出投资者,即使在空仓期间,他也坚持不懈地对相关公司进行调研,贵州茅台他去了不下30次。 2015年12月初,翟敬勇再次到贵州茅台进行调研。他敏锐地发现,包装线上的工人仍未放假,而在往年,包装线上的工人都该放假了。十年以上的跟踪外加职业投资人的敏锐,使得翟敬勇判断,茅台酒的动销将再次迎来上升趋势。2016年熔断行情后,翟敬勇重新开始重配贵州茅台,此时距离他上次卖出贵州茅台已有3年的时间。 翟敬勇说:“没有对上市公司跟踪三到五年,就谈不上对企业的理解。” 五、对大的时代要有正确的认知 难能可贵的是,杰出投资者需要对自身所处时代有正确的认知。2015年11月游资大佬徐翔被抓后,杨永兴便得出结论:这即使不意味着游资时代结束,也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市场风格将发生重大改变。 杨永兴一向对熊市非常警觉,总是能回避大的系统性风险。他曾说过,如果我的净值从高点下跌超过15%,要么是市场变了,要么是我自己不适应市场了,有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离场休息。 2015年股市巨震之后,杨永兴一直处于离场休息状态,4年后当他回归股市时,毅然转身买入了白马股,1000元附近买入茅台,80元买入中国平安。“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前一轮牛市赚几十、上百倍的神话不会再有了,我们必须降低盈利预期,投资要回到基本面上来。”杨永兴说。 2016年底,在一家私募的年会上,我恰好与凯丰投资的吴星坐在同一桌,当时凯丰投资在行业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规模尚未达到百亿。一直以期货投资为主的吴星此时却看到了A股的巨大投资机会,他表示看好中国的前景,看好A股经过巨震之后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环境,会将部分资金转战A股。2017年,期货和股市双线作战的凯丰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规模也突破了百亿。 六、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尽量少看宏观因素 普通投资者总是忧虑宏观经济的景气度,尤其当经济增长数据不如预期时,容易惊慌失措抛出筹码。但正如芒格所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杰出的A股投资人也是以自下而上选股为主,不太为宏观经济的悲喜所牵动。 2011年,我采访景林资产蒋锦志时,特别惊讶地听到他说投资不怎么关注宏观因素。而在当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在各大券商举办的策略会上,首席经济学家的演讲一票难求。 蒋锦志看重自下而上选股。他说,景林风控的基础是对上市公司进行360度的调研,另外基金经理要有预见性,要看到三五年后的行业背景、公司基本面、商业模式会如何,对未来要有比较强的洞察力。 2016年以来,消费股展开了近5年的大行情,但如果只是看宏观的话,您一定会完美错过。 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燕翔曾专门写过一篇研报——《从近5年的消费股行情谈自上而下选股的痛点》。他说:最近5年的消费股行情应该说完全是一种进攻性行情,体现在日常消费板块盈利能力大幅上升,板块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持续上升,特别是中证800成份股中的日常消费上市公司,板块ROE从2015年13.8%提高到2019年的20.3%,盈利能力提升幅度高达近50%,上市公司如此强悍的盈利上行周期,能不造就一波波澜壮阔的股价上涨行情吗? 但燕翔同时感慨:上述的消费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强劲上升,能够在宏观数据中看到影子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宏观数据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5年的10.7%下降到2019年的8%。所以完全自上而下宏观研究出发,一定会踏空2015年以来的消费行情。 七、能够经受住人性的考验 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问世已经接近70年了,巴菲特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也反复阐述其理念,但在全世界,即使在机构投资者中有卓越建树者并不多。这并不是因为价值投资的方法难掌握,而是如果没有卓越的心性作为前提,价值投资的方法无疑就是纸上谈兵。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时常会扼腕叹息,自己卖掉的或者关注却没有买入的牛股又涨了,却很难下决心把它重新买回来。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经常锚定在当初卖掉的价格,或者当初关注的价格,难以自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牛股绝尘而去。 但杰出投资者却不会深陷这样的泥沼。以某龙头汽车公司为例,但斌对该公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时股价仅为30美元,但经过长达5年的跟踪和细致研究,他在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重仓买入,此时该龙头汽车公司的股价为300美元左右。 按照普通投资者的心理,股价从30美元涨到300美元,足足涨了9倍,怎么还能买呢?但斌看到的却是该公司进入适合大笔买入的阶段,投资的风险性大大降低而成长性仍极具吸引力。近期该龙头汽车公司股价已到2000美元左右,这笔投资目前来看已经获得超过5倍的收益。 但斌无疑是某白酒龙头股最长情的投资者,可能因为2008年A股暴跌带来的教训太深刻,他在2015年夏天A股巨震时也因担忧系统性风险曾抛售其持有的九成该股。 然而,当他感觉到自己可能出错,并去该白酒龙头公司深入调研回来后,果断再度重仓买回该股。显然,再度买回价高于自己当初抛售的价格,但此后他却抓住了该股的一路上涨,近期该股的股价已经涨至1800元之上。试想,如果没有果断买回,对于但斌这种曾持有过该股票13年的投资者来说,无疑会遗憾终身。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也说过,即使一个1919年投资40美元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投资者,到1938年时达到了3277美元(以分红再投资的形式),他也不必着急开庆功会。因为,即使1938年才投资40美元买可口可股票,到1993年时会达到25000美元。 同样,在卖出股票时,我们普通投资者也经常会犯下心理价位锚定的错误,只要个股不回到自己的成本价之上,坚决不卖出,但这样往往会成为吮指等待的牺牲品。 心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位曾在黄金股上大赚20倍的王先生说,在股市,为什么有人赚一点点就跑了?为什么有人能赚几倍,甚至几十倍?不是胆子大小的原因,而是认知差别。 “如果你对上市公司有足够多的了解,能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能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对公司管理团队了解足够多,那么股价因一时的利空而大跌时,就应该平静面对。总之,要学会深度思考,凡事要看得远,看得透!”王先生说。 八、重要结论:心性可以提高吗 尽管巴菲特也说过“懂的人5分钟就懂了,不懂就永远不懂”,但从各位A股杰出投资者的经历来说,可能未必如此,心性是可以提高的,愚顽是可以开化的。 有人是顿悟的,但绝大部分人是渐悟的。段永平是一开始就在价值投资的路上;胡伟涛说自己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拥抱价值投资;张尧用了5年的时间来做趋势投资,此后才开始价值投资。 愚顽的我是2005年入市的,尽管与很多杰出的投资者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但我在2013年才开始逐渐走上价值投资之路,并在2015年夏天A股巨震之后才开始将价值投资上升为信仰,用了足足10年的时间。 从个人的观察来看,心性的提高需要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长期反复阅读经典,《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被段永平誉为“看懂,你就可以开始了”。上海有个基金经理曾在私下里交流时表示,《穷查理宝典》、《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书籍被包括陈光明在内的上海价值投资圈视作圣经一般的读物,大家基本熟悉到知道经典言论出自哪一章哪一节。 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反省,尤其亏钱的时候,当你内心谴责的对象除自己之外,还有第三人,那与你擦肩而过的损失一定还会向你回眸。 三是来自与杰出投资者的交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慧根需要他人开启,别人的一席话,可能胜过你在黑暗中多年的独自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