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10分钟听懂社融和M2

KUO 基本面百科 2020-7-25 23:13 182714人围观

每个月的10号,央妈都会更新一组上个月的金融统计数据。

这里面,有一对数据经常被提及,那就是社融和M2,很多研究报告都会结合它们来判断宏观经济的走势。

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讲,原因是它们就像是一个**的两个面,总是会一起移动。从历史上看,两者的走势接近,相关性较高。

社融

社融是“ 社会融资规模”的简称,央行官方是这样解释它的,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去理解一个宏观经济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微观中,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江南有一个皮革厂,想要扩大生产,于是从银行那里申请并获得了100万贷款。

这里的江南皮革厂,也就是定义所说的“实体经济”。100万,就是社融规模。银行,就是定义里的“金融体系”。

以上,我们只考虑了银行贷款,但它只是占了大头而已。在实际中,社融的构成并不是只有银行贷款,还包括了其它一些可以让实体经济获得钱的渠道。

把上面的例子改一下:

江南皮革厂想要扩大生产,由于资质等各方面原因,无法从银行拿到贷款,而是从一家信托公司获得了100万贷款。

这100万信托贷款也会计入到社融当中。

再改一下例子:

江南皮革厂想要扩大生产,拿不到银行的贷款,也找不到有钱的信托。但是养猪厂正好有100万闲钱,于是通过银行把这笔钱借给了皮革厂,这叫委托贷款,即养猪厂委托银行把自己的钱贷给了皮革厂。

这100万委托贷款也会计入到社融当中。

上面说的这些获得钱的方式,都可称之为 间接融资。因为这些钱都不属于金融机构本身。银行贷款,他来自于储户的存款;信托公司的钱是来自客户;委托贷款的钱来自养猪厂。金融机构可以看作是一个中介机构。

社融当中,除了上面提到的间接融资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 直接融资。这块内容大家应当都比较熟悉,直接融资就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它的特点是直接接触资金的所有者。

要注意的一点, 社融的统计口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2018年10月,把地方政府专项债放了进来;2019年9月,把ABS也放了进来。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

社融指标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即实体经济获得金融体系资金的支持力度。

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企业不断的扩大再生产,而要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就必须有足够的钱。

从这个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 社融在一定程度能够代表经济走势。

当我们考察整个经济系统的活力的时候,往往会看整个实体经济需要多少钱,也就是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小。这就像一个正常人一般食量都比较正常一样。如果突然食量变小了,往往是生病了;如果突然食量变大了,那么可能后面就会变成一个可怜的胖子。经济也一样,实体经济需要的钱如果越来越小,那么经济活力在衰退;如果对货币的需求猛烈增长,很有可能经济过热,或者投机氛围过重,比如大量流入房地产,催生资产泡沫之类的。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社融代表的是整个实体经济对于货币的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货币需求有了,那货币的供给从哪里来?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M2。

M2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几个货币概念。

0,它叫流通中的现金,通俗的讲,就是当前社会上的现金总和,存款不算,必须是企业和个人放在手上的现金,钢镚+纸币。

M1,它叫狭义货币供应量,是M0再加上企业在银行存的活期存款。简言之,如果说M0是当前我可以直接花的钱,那M1则是又加上了马上可以从银行拿出来花掉的钱。这说明M1代表了当前的实际购买力。

M2,又叫“广义货币”,来看央行的定义,它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加上活期存款(M1),再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构成。M2是货币家族的老大,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不能直接变现,所以不能立即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够转变为购买力,因此,它们 又叫做“准货币”。由于M2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状况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把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转向M2,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划分口径是:

0:流通中现金;

M1:M 0+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由于每个国家经济体制和国情不尽相同,所以M 0、M1、M2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例如,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民很少会储蓄,所以说M1基本等于M0;而中国就不同,中国人民勤俭节约,消费较保守,所以M1和M0的相差就很大。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两国M1如果数量相同,则表明在美国拥有充裕的现金,而中国会表现为现金严重不足。同样的道理,美国的储蓄率极低,而且支票能马上兑换成现金,M2和M1相差不大,所以美国一直倾向于用M2指标来调控货币。而在中国,如果M2的数字和美国一样大,其中必然会包括相当大部分的银行储蓄,真正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则严重缺乏。

当M2不断上涨,那么市场上货币总量不断增加。手里的钱多了,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渠道呢?从前二十年的经验看,买房当然是老百姓最安全且高效的选择,所以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但是全款买房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大部分人都会支付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首付,其余的向银行贷款。

近些年,房贷作为新增贷款的主力军,占了银行贷款的大部分。房地产和房贷几乎捆绑了银行的信贷资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之一。房价上涨会拉动M2上涨,房价下跌到一定幅度也会拉动M2下跌。

最近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都在稳定中有一定的回落,M2增速也开始放缓,代表着货币供给在减少。对于实体经济,对于房地产业,都是一件好事。

社融的M2的关系

从上面我们对于社融和M2的描述可以得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 统计的角度不一样。M2是银行的负债;社融是金融体系的资产!想想你存在银行的钱,这个钱是你的资产,若是活期你可以随时支取,对于银行来说这就是他的负债;社融是实体经济主体能够从金融体系所获得资金支持量,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的负债,对于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来说是资产!

(2) 统计口径不一样。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涉及包括存款类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提供的资金支持,M2则仅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是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获得的融资,M2则既包括住户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存款,也涵盖了非银机构的存款。

理论上,社会融资规模与M2仅部分内容有对应关系,互有不对应项目,因而二者并不存在数量上的对等关系。M2来源结构中对非金融部门债权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就是其中的各贷款项目和企业债券中由银行持有的部分。

(3) 创造渠道有差异。比如说外汇占款能够派生M2,但其不会计入社融;股票债券等这些直接融资手段,能够增加社融的规模,但却不能派生M2;而某些行为,比如说银行发放人民币贷款,即能够派生M2,也会增加社融规模。

综上所述,研究社融与M2的关系,搞清他们的构成及重合点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然后再通过分析同比、环比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增速差来给自己的研究提供指导。

关于社融和M2的数据分析和走势分析是宏观经济的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两篇文章肯定是说不清楚的。这方面权威专家是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有人称其为中国的“ 社融之父”,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他的相关著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