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1、标普500指数收跌1.94%,报4700.66点;道指收跌1.07%,报36407.11点;纳斯达克100指数收跌3.34%,报15100.17点。 2、德国DAX30指数收涨0.74%,报16271.75点;英国富时100收涨0.16%,报7516.87点;法国CAC40收涨0.81%,报7376.37点。 3、日经225指数涨0.1%,报29332.16点。韩国KOSPI指数跌1.18%,报2953.97点。 4、COMEX 黄金期货收跌0.24%,报1810.2美元/盎司。 5、WTI 原油期货收涨1.12%,报77.8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收涨0.10%,报80.09美元/桶。 【财经要闻】 渣打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和6月份加息 先前预计今年加息一次 渣打策略师Steven Englander和JohnDavies表示,调整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目前预计美联储在3月和6月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先前的预测是2022年9月加息一次;该行仍然预计2023年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2024年加息一次 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起来可能会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们预计,“耐用品的约束将缓和,通胀将下降但不会降至目标水平,就业增长大致处于潜在水平,但就业人口比例低于Covid之前的趋势水平,特别是少数族裔工人”。鉴于通胀上行风险下降,“迅速加息的必要性可能减弱”。如果美联储在3月加息,“我们认为曲线的短端将朝着2022年加息四次的方向定价”;隔夜掉期掉期目前反映了到今年年底加息三次。 渣打还将2022年第一季度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预期从0.75%上调至1%,2022年末的预期从1.1%上调至1.2%。 ADP数据显示美国企业新增就业人数为七个月来最多 美国公司2021年12月增加的就业人数为七个月来最多,表明有越来越多美国人重返劳动力市场,填补着数量接近空前的空缺职位。ADP Research Institute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企业就业人数增加80.7万,11月下修为增加50.5万。彭博调查得到的预期中值为增加41万。 这份优于预期的就业报告可能显示了薪资上升和工作条件优化对企业招聘的帮助。即便如此,如果近期新冠疫情加重导致更多人放弃旅游和外出餐饮等活动,企业将难以维持经营,进而可能影响招聘。美国劳工部周五发布月度就业报告,目前预计12月非农就业增加38.4万。ADP数据并不总是与政府数据一致,因为衡量技术不同。 大摩:散户占美股大军11% 为2021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摩根士丹利表示,目前散户投资者约占美国股票总交易量的11%,这是自2021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与过去5年相比,散户投资者的参与比例达到了90%;其中,在大型股行业的参与比例更高,例如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这些行业。 该行股票策略师Mike Wilson称,在PMI见顶和美联储收紧政策之际,他更青睐防御型行业。他表示:“股市在去年年底强劲上涨,标普500指数接近我们的年底看涨目标的4800点,但领导力量明显是防御板块。” “主要消费品、房地产、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这四个防御板块在去年12月都上涨了8%-10%,相较标普500指数高出4%-5%。”“用1990年以来的月度行业回报率计算,这些板块在12月的回报率都超过了一个标准差。” 新能源转型之际 瑞穗偏爱特斯拉、蔚来等“垂直整合”车企 瑞穗分析师Vijay Rakesh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950美元上调至130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同时,Rakesh重申了对Rivian Automotive和蔚来的“买入”评级。Rakesh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告诉投资者,2022年对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应该是重要的一年”。 这位分析师表示,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为30.86万辆,同比增长71%,比普遍预期高出近20%。他认为,特斯拉在中国交付和出口数量增加,推动了Q4交付量的增长。Rakesh预计,2022年特斯拉的交付量将增加,“呈现上行趋势”。Rakesh继续认为,随着传统汽车制造商“努力平衡”内燃机和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垂直整合”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Rivian Automotive 和蔚来在长期增长方面均处于有利地位。 不愿做电动车界“诺基亚” 车企巨头密谋“推翻”特斯拉 目前,作为先锋和领跑者,特斯拉公司在新能源时代的初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凭借对下一代汽车外观的展望吸引了投资者的想象力,并占领了新生的全电动汽车市场。 而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这两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意识到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它们正在探索如何保持领先地位。 上个月,这些汽车制造商制定了计划,打算在未来几年里大手笔投资1700亿美元,以保住他们在已主导了数十年的行业龙头位置。 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非常清楚,从内燃机到电池的转型不会是有序的,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激烈――类似于苹果公司进入手机市场后,超过了曾经绝对领先手机市场的诺基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