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斯文森被称为耶鲁大学的“财神爷”,这个称号并不夸张,我们看他的业绩就知道了。 上图所示,1950年规模仅为13亿美元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从1985年开始便一路攀升,在2018财年达到294亿美元,而1985年正是斯文森开始掌管耶鲁捐赠基金的年份。 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从1985年的13亿美元涨至2018年的294亿美元,33年翻了22倍多。2018财年(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实现了12.3%的净收益率(扣除管理费),高于2017年的11.3%,是2014年以来的最佳成绩。从长期来看,该基金过去10年的平均年回报为7.4%,过去20年的平均年回报为11.8%。 在这样的业绩下,耶鲁捐赠基金被专业投资者称为长期投资的成功典范,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方法也被总结成为“耶鲁模式”,成为全球养老金、捐赠基金竞相模仿的对象。 什么是“耶鲁模式”? 那么,什么是耶鲁模式?耶鲁模式有两个核心:以资产配置为出发点,多元化配置,进行分散投资;大比例超配长期投资、另类资产这样的能够穿越牛熊的配置方式。 首先,改变传统模式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在资产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分散的多元配置。 传统捐赠基金一般保守地投资于美国股票和债券,史文森认为这样的保守投资组合注定表现平平,收获比市场平均值更低的利润。 资料显示,刚接手耶鲁基金时,斯文森也不知该如何管理,于是他雇用了耶鲁老同学Dean Takahash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两人花了数年的时间评估各种投资组合,考虑不同的投资战略。在与耶鲁投资高层多次沟通之后,斯文森决定将投资组合理论付诸实践。他将原本投在国内股票债券上的大约3/4的耶鲁捐赠基金分散到一系列其他投资项目中,包括购买公司控股股权、基金和地产、木材、石油、汽油等硬资产。斯文森不强调对债券和现金的投资。他认为债券和现金只能带来低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尽管斯文森的一些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些投资组合却恰恰验证了投资组合理论所预料的:投资组合降低了波动性,从而提高收益率。 其次,以流动性换取超额收益,偏好长期投资于另类资产。 耶鲁模式认为获得流动性是以牺牲收益为代价的,所以大量配置非流动性资产,比如私募股权,这样能够享受流动性溢价。 史文森接手后配置策略上强调长期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率。重仓流动性很低的另类资产,包括绝对收益、实物资产和私募股权类资产。由于低流动性资产相对高流动性资产而言有更高的预期收益,两者的收益差额即可产生流动性溢价。 第三,通过严格的资产再平衡策略,避免择时操作。 耶鲁基金对于每一大类资产都有着明确的配置目标,并严格的执行再平衡的策略。意味着并不是追求买低卖高,而是通过不断调整资产的配置比例,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其每年都会根据当年市场情况,提前进行资产配置目标的设置。 耶鲁基金的超额收益极少来自于市场择时,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一书中,史文森曾写道,从本质上说,市场择时是对长期投资目标的否定。投资者需要在短期内对他们在长期投资时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做出正确分析,但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而且,投资者需要承担与长期投资目标不符而造成的损失。 第四,设立自己的投资办公室,不断培养专业人才。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通过设立自己的投资办公室,不断培养专业人才,这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人因为业绩不佳而离开的情况。 在挑选基金人才上,斯文森很有眼光。他将耶鲁的捐赠基金分派给100多个不同的经理人,包括几十只对冲基金。他曾表示,对任何有才能的人都感兴趣,他喜欢有激情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行业狂热的人,偏爱那些把自己的钱大量投入到自己管理的基金中的经理人。 斯文森曾经的下属、高瓴资本的张磊,回国创业时拿到的第一笔投资就来自于耶鲁捐赠基金。2008年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耶鲁大学基金投资高瓴的资本跌幅达到44%。面对这种情况,斯文森不仅没有“割肉”,反而继续给高瓴“输血”。后来,高瓴的成功证明了斯文森的眼光,耶鲁大学基金在这笔投资中平均年收益超过20%。回顾这一笔投资时,斯文森表示,只要基本面好,没必要在乎一时数字的波动。 以下是斯文森分享的成功投资者应该具备的六大特质: 1.投资是整个世界最具魅力的活动之一。成功的投资要求投资者具备广泛的特质和素养:好奇心、自信心、谦逊、敬业、判断力和热忱。 2.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几乎任何事情,任何地点都可以对市场有所影响。极致聪慧,因为你至少要和你的竞争对手一样聪明或更聪明。 3.自信心,因为当你做出一个买进或卖出的决定时,实际上你是在下注市场走向是错误的。 4.谦逊,因为有时市场又是正确的。 5.敬业,因为你在和其他很多同样辛勤工作的人在竞争。 6.判断力,因为仅仅搜集堆砌事实是不够的,你需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7.热忱,因为如果你不热爱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你会失败。 耶鲁现任首席投资官:不要学我们 “耶鲁模式”虽然备受推崇,不过耶鲁捐赠基金则反对将“耶鲁模式”教条化。耶鲁投资办公司的现任首席投资官Charles Ellis告诫学员:“不要学我们”。 Charles Ellis认为,一是每个组织的目的不同。拿耶鲁捐赠基金来说,目前它的规模是300亿美元。捐赠基金每年的支出不到其规模的十分之一。这使得耶鲁在基金的运营上可以承担较大的风险。对于规模小、量入为出的基金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二是“耶鲁模式”高度依赖私募资产。三是依赖私募市场的投资机构必须有能力挑出好的基金经理和产品,这一能力并非所有机构都具有。 |